2021-12-24 12:09:53
11992 閱讀
中國研究團隊近日發(fā)現(xiàn)了非洲豬瘟病毒pS273R能夠通過非典型切割Gasdermin D抑制細胞焦亡,,為防控非洲豬瘟病毒的藥物靶點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據(jù)。以上研究成果來自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獸醫(y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翁長江研究員領導的基礎免疫創(chuàng)新團隊,。他們在非洲豬瘟病毒免疫逃逸機制上取得的相關研究結果以“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pS273R Inhibits Pyroptosis by Non-canonically Cleaving Gasdermin D”為題,,于近日在線發(fā)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志上。非洲豬瘟(ASF)是一種能夠感染家豬和野豬的病毒性出血性疾病,,由非洲豬瘟病毒(ASFV)引起,。ASFV病毒粒子包含一個長雙鏈DNA,編碼超過150種蛋白質,,其中很多蛋白質不僅參與病毒的生命周期,,還參與病毒的免疫逃逸,然而目前對ASFV的免疫逃逸機制和致病機制尚不清楚,。非洲豬瘟目前仍是一個世界難題,,有近百年的流行歷史,2018年以來非洲豬瘟在全球都更加活躍,,也首次進入了中國,。該研究發(fā)現(xiàn)ASFV編碼的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pS273R能夠結合細胞焦亡的執(zhí)行蛋白Gasdermin D (GSDMD)。進一步的研究表明,,ASFV pS273R依賴其酶活性特異性切割GSDMD的G107-A108位點,,產(chǎn)生一個較短的GSDMD 氨基端片段(GSDMD-N1-107)。該片段與宿主細胞Caspase-1切割GSDMD產(chǎn)生的氨基端片段(GSDMD-N1-279)明顯不同,,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pS273R切割了GSDMD-N1-279,, 所產(chǎn)生的GSDMD-N1-107和GSDMD-N108-279均不觸發(fā)細胞焦亡,,揭示ASFV pS273R蛋白能夠通過切割GSDMD阻礙細胞焦亡的發(fā)生,從而有利于病毒在宿主細胞內完成復制,。該研究成果揭示了pS273R在炎癥反應和ASFV復制中的重要功能,,發(fā)現(xiàn)了ASFV免疫逃逸的一種新機制,為pS273R作為防控ASF藥物靶點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據(jù),。本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非洲豬瘟專項項目(31941002)和面上項目(32172874)的資助下完成的,。碩士研究生趙改紅和博士研究生李婷婷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哈爾濱獸醫(yī)研究所基礎免疫創(chuàng)新團隊翁長江首席和鄭君副研究員為通訊作者。非洲豬瘟病毒是一類古老的病毒,,早在1921年在非洲肯尼亞首次發(fā)現(xiàn),,至今有約100年的歷史。非洲豬瘟即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家豬,、野豬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所有品種和年齡的豬均可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高可達100%。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中國也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近百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從非洲傳播至歐洲,、南美洲,、亞洲等多個國家。近一年來,,非洲豬瘟病毒傳播速度明顯加快,,呈現(xiàn)愈演愈烈趨勢,據(jù)國際動物健康組織通報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間,,曾爆發(fā)或者正在爆發(fā)非洲豬瘟疫情的國家有26個,包含13個歐洲國家、10個亞洲國家和3個非洲國家,,其中亞洲幾個國家的疫情尤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