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獨特的存在,。有別于“酸,、甜、苦,、辣,、咸”傳統(tǒng)五味,,“鮮”總給人一種虛無縹緲的玄學感,難以形容,、捉摸不定,。
在1985年夏威夷首屆鮮味國際討論會中,“鮮味”一詞獲官方認可為科學字詞,,用來描述氨基酸,、核苷酸等小分子物質的味道。而當下,,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鮮”就是經過繁雜的烹飪后,仍能毫無保留地還原食物原本的狀態(tài),,既包括形態(tài),、色澤,也包括口感,、味道,,被老饕們形容為“大自然饋贈的禮物”。
何為天下至鮮,?這是全球水產行業(yè)的“哈姆雷特之問”,。所謂一招“鮮”吃遍天,哪類食材能“鮮”絕天下,,放眼全國,、全球各有各的說法,各有各的精彩,,每家每戶都想搶占“鮮”的頂峰,,睥睨天下。
百舸爭流,,廣東海鮮如何“見招拆招”,?日前,以廣東金鯧魚品牌推介活動走進重慶為契機,,南方農村報采訪了廣東海產供應商,、重慶水產品采購商以及水產行業(yè)媒體人,通過三方“圍爐談話”,,一起來聊聊“鮮”的事兒,。
采訪對象:
廣東強競集團董事長劉強
重慶市烹飪協(xié)會會長王順海
農財寶典大國漁業(yè)記者嚴秋璠
南方農村報:您如何理解食物的”鮮”這種味道?在您看來,,人世間最鮮的食材是什么,?
王順海:我認為“鮮”就是口感,能夠還原食物肉質原本的鮮嫩,,吃下去引導舌頭分泌唾液,,帶來一種毛茸茸的感覺,,刺激喉嚨、口腔的上方和后方,。一般而言,,含水分越多就越滑嫩,而越鮮的料理往往意味著經過煎,、炸,、蒸、燉,,食物還是如“生肉”,,鎖住了自然風味,在味道上沒有過多“游離”,。在我看來,,重慶人愛的“鮮”當屬毛肚,新鮮的毛肚下鍋燙起,,那脆脆的口感配上牛油辣鍋的麻辣,,一口,既美味又爽口,,一盤吃不夠。
嚴秋璠:我從小在重慶長大,,原來在我印象中的“鮮”就是新鮮,,比如新鮮的水果。大學畢業(yè)以后到廣東工作,,我發(fā)現(xiàn)這里的“鮮”含有更多種體驗,。比如肉類的“鮮”有濃郁的肉香味,荔枝的“鮮”有獨特的口感,。印象尤其深的是各種海鮮,,廣東是一個“海鮮自由”的地方,而不同種類,,不同季節(jié)的海鮮,,甚至不同地域的海鮮,都有獨特的鮮味,。
劉強:我認為,,“鮮”有多重含義,表面上看是指味道,,實際上是今天的社會,,對水產品提出的新的要求。水產品的“鮮”首先是生產環(huán)境和過程要好,,以珠海的白蕉海鱸為例,,生長于咸淡水地區(qū),,肉質鮮美,其次是加工水平好,,隨著技術進步,,水產預制菜的還原度較高,口味也更加多樣,,不斷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認可,;第三是顏值高、賣相好,,這是水產加工品以前最突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預制菜發(fā)展熱潮中,水產品走上迎合年輕消費者的“時尚路線”,,達到口味與外觀的完美結合,。
金鯧魚
南方農村報:您認為廣東海鮮有什么特點?您最喜歡吃哪種海鮮,?
嚴秋璠:我喜歡的海鮮那就太多咯,,每種魚,蝦,,還有生蠔,,魚丸,都好吃,。我覺得廣東海鮮最大的特點就是“鮮甜”,。以前在內地吃到的海鮮不多,原來每種魚的鮮味都不一樣,。特別是現(xiàn)在物流發(fā)達了,,過年回家也能買到很多鮮活海產品,非常好,。
王順海:我最喜歡吃廣東的生蠔,,也比較符合廣東海鮮在我心中的印象。我認為,,廣東海鮮的特點就是肉質飽滿,、鮮嫩爽滑。就像我常吃的陽江生蠔,,體型很大,,色澤光潔,滋味鮮美且鮮肉無渣,,每一口都感覺充盈大海的味道,,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劉強:從我的職業(yè)角度出發(fā),,廣東海鮮可以說是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首先,,廣東海鮮的味道不用說了,凡是講到廣東,,必須提海鮮,,這是廣東享譽全國的名片。其次是產量大,,廣東水產業(yè)體量在全國首屈一指,,可以說在物流條件保證的情況下,能夠滿足任何一個市場的需求,。還有就是產業(yè)的成熟度特比高,,廣東的海水產業(yè)從苗種到餐桌,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十分完善,,能讓消費者享受到最鮮活,、最純正的海洋味道。
馬鮫魚丸
南方農村報:您認為廣東海鮮的“鮮甜”是否能融入川渝市場,?
王順海:我認為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一方面,重慶人嘴饞,,對美食有著極強的欲望,,雖然日常飲食口味偏重,喜麻辣,,但品嘗滋味的同時更注重食物口感,,鮮嫩爽滑的食材更能吸引這里的額食客;另一方面,,因為毗鄰嘉陵江和長江,重慶人以吃江魚為主,,而廣東的海魚因為游弋范圍和游力都很大,,肌肉彈性更好,味道更鮮美,,能有力沖擊本土水產市場,。
劉強:我想我自己就是很好的范例,我是四川人,,多年生活在廣東,,現(xiàn)在既保持了對老家味道的熱情,同時也愛上了廣東的“鮮甜”味道?,F(xiàn)在在四川重慶,,廣式味道也越來越普遍,比如說白灼生蠔,,粉絲蒸扇貝,,還有海鮮煮湯,,特別現(xiàn)在大家都喜歡清淡飲食,講究營養(yǎng)搭配,,廣東海鮮這一口“鮮甜”將來在西南地區(qū)有很大潛力,。
嚴秋璠:當然可以,比如說我很多在重慶生活的同學,,他們現(xiàn)在吃海鮮越來越多,。像重慶傳統(tǒng)的火鍋,食材用海鮮更加美味,,還不油膩,,回味滿滿!感覺現(xiàn)在大家都更講究食材優(yōu)質,,健康,,還不要長胖,廣東海鮮肯定會越來越受歡迎,。
生蠔
南方農村報:廣東海鮮與川渝料理的適配性強嗎,?能否引起廣大消費者關注?
嚴秋璠:我覺得這兩種東西非常搭配,,在火鍋里煮蝦,,海魚,味道真的很好,!很多外地人都不知道,,重慶還有專門的“耗兒魚火鍋”,味道也是一絕,。其實在廣東,,很多川菜館都用上了海鮮食材,廣東海鮮加上川渝菜式,,更加體現(xiàn)兩種味道的融合,,我很多朋友都會這樣混搭著吃!
王順海:我認為廣東海鮮與川渝料理還是有很強的適配性,,基本上廣東海鮮都可以成為重慶火鍋,、江湖菜的食材。從本地市場銷售情況看,,重慶人很喜歡吃基圍蝦及生蠔,、鮑魚、蟶子王等貝殼類海產品,,而廣東的對蝦,、生蠔、鮑魚等貝殼類海產品品質上乘,能快速且廣泛地引起重慶市場消費者的關注,,采購廣東的海鮮產品,,我放心且有信心。
劉強:海鮮和川渝菜式,,搭配性是很好的,,表面上看起來,重慶四川都愛吃辣,,偏重調料,,實際上這里的食客“嘴很刁”,無論是食材的新鮮度,,還是品質,,口感都很講究,廣東海鮮很符合這樣的要求,,而且這是低脂肪,、高蛋白、易消化的健康食材,,特別受年輕一代的喜愛?,F(xiàn)在是夏天,海鮮消費量比較大,,在重慶的雙福市場,,三亞灣市場,都有不少廣東海鮮,。特別是現(xiàn)在預制菜發(fā)展起來了,,很多不耐運輸,或者稀缺的品種,,都能夠用預制菜的形式發(fā)到重慶這邊來,,按照現(xiàn)代工業(yè)和商業(yè)理念發(fā)展的預制菜,品牌影響力要比以前更強,,廣東海鮮肯定會以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白蕉海鱸
南方農村報:您期待在川渝實現(xiàn)“廣東海鮮自由”嗎?
王順海:我認識的采購商們常說,,只有充分競爭才能激活市場,,尤其是在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建設的背景下,,公平競爭才是市場的靈魂和活力,。我很期待在重慶實現(xiàn)“廣東海鮮自由”,因為這意味著重慶餐飲市場的消費需求將更加個性,,本土水產品市場產銷場景將更加多元,,市場主體的活力將進一步迸發(fā)。
劉強:這一點我十分期待,,不論是我個人感情出發(fā),,還是從我所在的行業(yè)出發(fā),,都是這樣。川渝市場距離廣東比較遠,,以前廣東的魚蝦主要以冰鮮或冰凍形式運輸,,現(xiàn)在冷鏈技術快速發(fā)展,讓海鮮可以更快運到西南地區(qū),。還有預制菜的發(fā)展,,讓更多人可以便捷品嘗廣東海鮮,這個市場前景極具想象空間,,令人期待,。
嚴秋璠:我非常期待!把海鮮大餐搬到家門口,,可以說直接提高生活幸福指數?,F(xiàn)在在重慶,海鮮產品越來越普及,,將來肯定會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記者】韓安東 孫歲寒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