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花還是那個花,,果還是那個果,,有的農產品通過品牌加持化作“致富花果”,打開農民增收致富的好門路,。品牌化是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解讀全球經典農業(yè)品牌案例,講好農業(yè)產業(yè)品牌打造的魅力與經驗,南方農村報特別推出“品牌解碼”欄目,。敬請垂注,!
如果你是一個細心的水果愛好者,流連各大超市和連鎖生鮮店時,,一個金黃色陽光掩映著紅色字母的Logo,,一定常出現(xiàn)在你的視線中。而這個Logo仿佛有魔力一般,,在它加持下的香蕉能賣到6元一根,,我們耳熟能詳?shù)男↑S人、迪士尼IP,,更是近年來陪伴它頻頻出鏡,,制造著一個又一個爆款出圈產品……
都樂,一個誕生于夏威夷小島,,如今業(yè)務遍布全球70余個國家的世界果蔬巨頭,,便是這個“魔力”Logo的持有者。都樂在品牌營銷上的成功經驗,,對于立志走向國際的中國農產品品牌有著一定借鑒意義,。
旭日初升
以1000美元起步的“天生冒險者”
如今的都樂,以超過92億美元的年收入傲視業(yè)界,,“金黃色的陽光”正在努力照耀著未曾踏足的領域,,當我們循光回溯,穿過時間的迷霧,,會發(fā)現(xiàn)都樂的冒險精神,,原來早已寫好了注腳。
1899年11月,,一名年僅22歲的大學畢業(yè)生賣掉了心愛的帆船,,懷揣著1000美元和發(fā)財夢,滿懷興奮地踏上了夏威夷的土地,,畢業(yè)于哈佛大學農學系的他,正打算依靠專業(yè)優(yōu)勢在農業(yè)領域大展拳腳,。而這個沖勁十足的年輕人,,便是詹姆斯·都樂,他將成為都樂公司偉業(yè)的奠基者,。
詹姆斯·都樂
初來乍到的詹姆斯·都樂,,在歐胡島鄉(xiāng)村地區(qū)開辟了一個64英畝的農場,建立了都樂的前身——夏威夷菠蘿公司,,開始種植菠蘿,,但受限于當時的運輸條件,遠渡重洋的菠蘿,很難保證新鮮度,,銷路受阻,。
困境中的詹姆斯·都樂,決定劍走偏鋒地拯救自己的菠蘿事業(yè)——開一家小型罐頭廠,,制作菠蘿罐頭,。而這一個重要的商業(yè)決定,則是被《檀香山廣告報》狠狠唱衰:“這是一次魯莽的冒險,,嘗試過的同行都失敗了,,他們肯定會再次失敗”,殊不知,,這正是都樂全球化事業(yè)起點,。
被稱為“廣告教皇”的大衛(wèi)·奧格威在1960年提出了著名的“品牌形象論”,他認為:“廣告越能為品牌樹立一個鮮明的個性,,該品牌就越能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和更多的超額利潤,。”而詹姆斯·都樂的實踐,,則是比“品牌形象論”的出現(xiàn),,更要早半個世紀。
“商業(yè)和工業(yè)的成功取決于產品的知名度,,而菠蘿營銷需要夏威夷文化的商品化”,,詹姆斯·都樂決心將夏威夷明媚的陽光、柔和的海風以及熱情的原住民融入菠蘿罐頭產品的廣告宣傳中,,將原產地形象與品牌進行捆綁,,塑造一個立體化的品牌形象。
1907年,,詹姆斯·都樂在美國雜志上刊登廣告宣傳菠蘿,,這則廣告是美國歷史上首批針對全國消費者的廣告之一,讓夏威夷菠蘿公司聲名大振,。隨著加工工藝的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升級,,夏威夷菠蘿公司繼而開發(fā)了菠蘿汁等產品,并在廣告中加入了更多的家庭場景,,逐步體現(xiàn)了快消品的營銷思路,。
在商業(yè)上獲得巨大成功的詹姆斯·都樂,在夏威夷當?shù)孬@得了“The Pineapple King”(菠蘿王)的稱號,。1933年,,詹姆斯·都樂將姓氏“DOLE”印在了菠蘿罐頭和菠蘿汁上,從地域特色濃厚的“夏威夷菠蘿公司”到體現(xiàn)個人標記的“都樂”,,公司名稱的更改展露了詹姆斯·都樂的事業(yè)野心:讓水果生意走出夏威夷,。
作為一個品牌的先驅者,,詹姆斯·都樂幫助都樂品牌完成了“0”到“1”的積累:從簡單的種植項目起步,逐漸成長為一個追求卓越的農業(yè)企業(yè),,構建起核心產品線和鮮明品牌形象,。
1948年,詹姆斯·都樂宣布退休,。遠在4600公里外的亞利桑那州,,一位名為大衛(wèi)·默多克的年輕退伍軍人,開始在地產行業(yè)摸爬滾打,,此時的他應該想象不到,,半個多世紀后,都樂將會在他的操盤下,,成為世界果蔬巨頭,。
如日中天
跨界創(chuàng)新的“爆款制造者”
在數(shù)次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下,都樂的發(fā)展并非一帆風順,,之后甚至徹底被Castle & Cooke公司收購,。直到1985年,身份已經轉變?yōu)閮|萬富商的大衛(wèi)·默多克出手收購Castle & Cooke公司,,并于1991年,,將都樂單獨拆分出來。至此,,都樂的振興之路才剛剛開始,。
依靠地產行業(yè)發(fā)家的大衛(wèi)·默多克,對土地有著極高的敏銳度,,在他帶領下的都樂,,開始在全球范圍大量布局種植園和農場,足跡遍布東南亞,、中美洲和南美洲等地區(qū),,建立起完整的垂直一體化供應鏈,再利用其獨有的全球冷藏供應鏈——龐大的專用冷藏集裝箱船隊,,以及廣泛的包裝,、成熟的配送中心網絡,鎖住來自原產地的新鮮,,將“陽光品質”呈現(xiàn)在消費者面前,。
從20世紀初靠菠蘿打天下,到如今云集菲律賓香蕉,、新西蘭蘋果,、泰國椰子,、墨西哥牛油果等“各路好手”,,都樂已經逐步建立起全球化的“水果王國”。不過,販賣水果的高品質僅僅是基礎操作,,都樂用快消品的形式來包裝產品,,更是為業(yè)界演繹了一場場高階營銷。
對生活在城市的白領來說,,711,、全家、羅森等便利店就是再熟悉不過的“臨時補給站”,,他們能在這些地方找到最新上市的飲料,、零食、日用品,,甚至還能發(fā)現(xiàn)單根包裝的都樂香蕉——它并沒有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水果店,,而是與你手邊的哈根達斯一樣可以隨手帶走、毫不累贅,。
從傳統(tǒng)的整掛香蕉到單根香蕉,,看似簡單的形態(tài)轉換,背后卻藏著都樂對消費浪潮的敏銳洞察:都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單身經濟愈加興盛,,年輕人都更加趨向于“一人食”,大包裝的食品在他們眼里是一種浪費,,小而美,、便捷的食品更受他們的青睞。
基于“便捷食用”這一個消費場景,,都樂繼而打造一個又一個令消費者印象深刻的產品,,包括像可樂一樣容易打開的都樂易開椰,還有都樂菠蘿鮮切,、菠蘿蜜鮮切和即食石榴杯等開封即食的水果零食,,積極地拓寬著水果產品線的邊界。
爆款產品的打造,,除了別出心裁的產品規(guī)劃外,,都樂還運用了當下流行的跨界營銷,與明星級IP進行合作,,通過落地的營銷活動和聯(lián)名單品,,進一步擴大品牌傳播影響力。
都樂在IP合作對象的選擇上,,并不是以名氣優(yōu)先,,而是注重品牌聯(lián)想度。舉個例子,,讓你聯(lián)想一個與香蕉有關的動畫IP,,你會想到什么,?如果你想到的是小黃人,那么恭喜你,,你和都樂想到了一塊,。
小黃人系列電影在全球收獲了超過37億美元的票房,而當中的主角——可愛調皮的小黃人,,在電影中最喜愛的食物就是香蕉,,而香蕉則是都樂旗下的明星產品之一,可謂是天然存在頗具張力的聯(lián)想,。
2022年6月,,都樂與環(huán)球影視“小黃人大眼萌”達成IP授權合作,這是小黃人IP在國內首次與知名香蕉品牌進行合作,。在聯(lián)名產品打響人氣后,,在一年一度的“小黃人香蕉節(jié)”上,都樂以快閃店的形式進駐市集,,順勢發(fā)布了一系列聯(lián)名香蕉產品,,給眾多小黃人粉絲帶來驚喜,再一次收割了流量以及銷量,。
高標準的品質加上腦洞大開的產品思維,,都樂逐漸跳脫出我們對傳統(tǒng)水果公司的定義,從夏威夷升起的“金黃色陽光”,,正在影響著全球消費者的餐桌與生活文化,,同時全新的社會使命感亦因而誕生。
觀察手記
如果將都樂比作一個人,,那么他的成長之路,,就如同電影《返老還童》一般:出身于傳統(tǒng)老派的農業(yè),卻樂于擁抱世界的變化,,創(chuàng)建品牌形象,、創(chuàng)新產品、熱衷跨界營銷……走過一百余年,,卻越活越“會玩”,,與年輕的消費者越走越近。
在時代浪潮的起起伏伏中,,都樂依然堅挺至今,,依靠的便是萬千變化玩法中的“術”與“道”。
“術”,,指的是都樂對品牌自身定位的清晰與認知,。從品牌建立之日起,都樂便是以“水果”為核心向外延展,,布局并豐富自身的產品矩陣,,滿足不同圈層消費者的需求的同時,,不丟失固有的競爭優(yōu)勢,提高品牌的辨識度,,穩(wěn)中求勝,而不是隨意擴張至未熟悉的領域,,為品牌增加未知的風險,。
“道”,指的是都樂塑造優(yōu)質的品牌文化,。從上一階段的“Powering You”到如今的“Sunshine for All”,,除開字眼的變化,都樂的品牌理念依然堅持輸出品牌的利他性,,為消費者提供天然,、有益健康的能量,也希望大家能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品牌文化將會內化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術”與“道”的平衡與統(tǒng)一,,既是品牌基因的深度延續(xù),,亦是品牌生命的厚度拓寬。要想看到更多的“都樂”在中國的熱土上成長,,我們不能缺失的就是時間與耐性,。
參考資料:
① Jamaica Plain Historical Society:James Drummond Dole “The Pineapple King”
② 大衛(wèi)·奧格威《一個廣告人的自白》
③ 都樂官方微信公眾號:都樂小黃人果味結萌!全國首款小黃人香蕉首發(fā)亮相,!
④ Forbes:How Dole Is Keeping Its Promises With Transparent Accountability Via Their Sunshine For All Progress Report
⑤都樂中國官網介紹等
【統(tǒng)籌】董玉 王磊
【記者】張芷瑜 實習生吳柏寧
【來源】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