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干肉厚核小。 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友人送我一袋荔枝干,,嘗一口,,彈牙,蜜甜,,醇香,,吃出了新鮮荔枝的味道,但又自帶干貨質(zhì)感,。這荔枝屬于季節(jié)性水果,,難以保鮮,而聰明的嶺南人家,,就勢制成了荔枝干,,讓荔枝風(fēng)味四季可存。
早些時候,,我便知道,,在荔枝產(chǎn)區(qū),荔枝干加工技術(shù)是傳統(tǒng)手藝,,而在茂名和東莞,,該技藝還被評為市級非遺,東莞大朗鎮(zhèn)的烘焙荔枝干手藝已傳承80多年,。這次品嘗到荔枝干,,便有了翻閱資料,了解荔枝干制作技藝的興趣,。
據(jù)資料所知,,荔枝加工主要是制干果,有曬干和焙干兩法,。荔枝制干歷來都有,。家庭制干果自食的,以曬干為主,。大量制成荔枝干為商品的,,則以焙制方法加工。
在廣州地區(qū),,傳統(tǒng)的荔枝干制作,,多采用糯米糍和懷枝兩種。在茂名和東莞,,則以糯米糍為佳,。通常選用半紅半青的鮮果進(jìn)行烘焙,,這樣出來的荔枝干色澤金黃、口味上佳,。
果農(nóng)在采摘荔枝后,,留果梗8一10厘米長,使果易干,,易翻,,安排在竹窩上,每窩下裝曬30斤左右,,經(jīng)一天(晴天)以至數(shù)天(多云天氣),,曬到過“青”,果色由紅變暗紅,,即進(jìn)行“翻窩”,,用空窩覆蓋盛有荔枝的窩上,兩人合力將兩窩一翻,,使果翻轉(zhuǎn),。最好曬一早上,待果身曬熱時才翻窩,。每隔一天翻果一次,,多翻會使果殼擦花,反而不好,。
這樣連日曝曬,,并將蟲蛀及爆破的挑出,若天晴,,經(jīng)20天以上便曬成,,否則需要一個月以上。
每天曬時若不夠半天,,便要加火焙,,初時若一夜不焙,便會發(fā)霉,,但要曬過“青”才能用火焙,,殼色才好,否則色暗,。
要焙,,先要建焙爐,農(nóng)民稱作“荔枝焙”,,高約0.5米,,長短寬窄定,用泥磚(長0.3米,,寬0.2米,,厚0.1米)建成,,底磚企放,上一磚側(cè)置,,在一面開焙口,,每隔1米開一口(寬0.6米,高0.5米),,爐頂架杉,,上排笪,,稱為“焙子”(用1.6米長的芒骨,,即萌根,或竹仔,,7厘米寬一條,,用黃藤或白藤織成)。將果三四層厚安排在“焙仔”上焙之,。果不可太厚,,免將果壓扁。焙時,,先將木炭燒著,,用鐵爐將炭火鏟入爐內(nèi),每隔0.5米放炭火一行,,每行3小堆,,不要讓它起火,若有火,,須用火灰抑止,。焙口用麻包吊遮著,到?jīng)]有煙時,,才好用席覆蓋在果上,。
普通每次焙一夜,例如下午5時開始焙,,到晚上11時,,將果翻轉(zhuǎn)一次。果要翻得勻,,否則果肉一邊重,,一邊輕,一面好顏色,,一面不好顏色,。并加水一次,便可過夜了,。至深夜2時,,要將蓋席揭去,,免水汽再滲回果殼內(nèi),使皮殼發(fā)軟,。注意火要燒得適當(dāng),,每半小時便要巡火一次,若要火不過猛,,可燒碎炭,,火大則果被培焦,總要火度適當(dāng),。
糯米糍遇到天雨不得已時才焙,。糯米糍每450千克曬得荔枝干100千克;懷枝380—400千克可曬100千克,。
新世紀(jì)以來,,荔枝干的制作多采用日曬或機(jī)械化設(shè)施烘焙,只有少數(shù)人堅持“荔枝焙”技藝,。
友人說,,“一顆荔枝三把火”,新鮮荔枝吃了容易上火,,但這樣焙出來的荔枝,,不單不上火,還是冬令大補(bǔ),。
聽聞此,,我又剝開幾個荔枝干,放心地吃起來,。
【作者】何濃
【來源】南方農(nóng)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