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周六,伽師縣第四中學初二年級的米爾姑麗·吾布力(下稱“米爾姑麗”)放假回家,。晚餐時,,她為家人帶來一道“精神食糧”——小兵張嘎的故事,。小英雄的事跡和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讓一家人這頓飯吃得有滋有味,。
在周末晚餐時間為家人講故事,,是伽師四中學生的“例牌”作業(yè)。學校里多數(shù)學生是內宿生,家住偏遠的農村,,兩周返家一次,,平時和家人溝通較少?!爸苣┎妥拦适隆边@項作業(yè),,鼓勵孩子主動在飯桌上講與中華文化有關的故事,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增進父母與孩子的感情,。
這項“周末餐桌故事”由廣東援疆教師發(fā)起和探索。飯桌上,,簡短又意蘊深刻的故事營造了溫馨的晚餐氛圍,,讓家長、孩子之間心貼得更近,,也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在少數(shù)民族家庭落地生根提供了可能,。
“精神食糧”擺上餐桌
米爾姑麗的家在伽師縣一個小村莊,她平時住校,,周末回家,。剛到家,媽媽準備了她愛吃的大盤雞,,爸爸和弟弟圍坐在餐桌旁,,等待著開飯。熱騰騰的飯菜,,融化了米爾姑麗從室外帶來的春寒,,一家人吃得格外舒心。
吃飯間隙,,米爾姑麗為家人講故事,。這周她從學校帶回家的故事是《小兵張嘎》。 爸爸使用普通話不大利索,,米爾姑麗便用維吾爾語復述了一遍,。“小嘎子”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讓家人沉浸其中,。“第一次聽這個故事,,情節(jié)驚險,,內容很有趣。我從小英雄身上學到勇敢,、機智的優(yōu)點,。”上小學的弟弟告訴記者。
米爾姑麗上初中后,,除了完成常規(guī)功課,,還多了一份家庭作業(yè)——周末餐桌故事。周末回家前,,老師把印有一則故事的卷子發(fā)給學生,。學生吃飯間隙復述故事,家人聽后分享感言,。
米爾姑麗的爸爸在外打工,,幾個月回家一次,父女見面聊天的機會少,。每次她講故事時,,爸爸全神貫注聽完,并鼓勵她多把有趣生動的故事帶回家,?!暗艿茏钕矚g童話寓言,聽到喜歡的故事,,會讓我再講一遍,。有時弟弟會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講話?!?她興沖沖地朝記者分享,。
“周末餐桌故事”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米爾姑麗的同學夏依丹·依不拉音(下稱“夏依丹”)也有體會,?!耙患胰硕枷矚g‘堅持不懈才能學有所成’這個故事?!彼f,家人聽完故事后,,媽媽在反饋一欄寫上“加油,,寶貝,做個為夢想而堅持的人”,。她的夢想是成為T臺上自信從容的模特,,故事和家人的反饋堅定了她逐夢的信心。
緩和親子間的矛盾
“上了初中后,,我和媽媽有時因為意見不合而冷戰(zhàn),。”夏依丹說,,她厭煩媽媽的嘮叨,、說教。“她一念叨,,我就‘砰’一聲把門關上,,不想和她溝通?!?/p>
周末餐桌故事是母女沖突的“緩和劑”,。每當夏依丹和媽媽爭執(zhí)完,不知如何開口溝通時,,爸爸就會鼓勵她在餐桌上開口講故事,,既完成作業(yè),也讓母女敞開心扉聊天,,放下矛盾,。
周末餐桌故事這項德育作業(yè),由佛山援疆教師徐緬姬發(fā)起,。她說,,周末是孩子和家人相聚的時光。邊吃飯,、邊聽故事,,一家人討論故事的主題和情節(jié),可以密切親子關系,,并潛移默化地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
年過五旬的徐緬姬是一名中學地理教師。到伽師支教之初,,她擔任學校德育辦主任,,計劃在學校成立家委會,密切家校聯(lián)系,??墒牵议L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內宿生和家人溝通機會少等因素,都是擺在眼前的現(xiàn)實問題,。當時她不知德育工作從何下手,,十分頭疼。
徐緬姬在翻閱教育學理論書籍后,,發(fā)現(xiàn)了“家庭講述計劃”的理念,,即一家人在一起就餐并分享故事,這給予她啟發(fā),?!霸S多家長疲于工作,,和孩子溝通少,這樣容易淡化親子間的關系,。利用一家人吃飯的時間,,讓孩子講故事,能加強親子間的對話,,增進了解,。”她介紹,。
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融入家庭
少數(shù)民族學生和家長國家通用語言的掌握能力參差不齊,,讓周末餐桌故事推行之初很棘手。甚至對于某些家庭而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就像“天書”般難以理解,。
這一點徐緬姬感觸很深。有一次,,她讓違反紀律的學生寫檢討書,,學生一個字都憋不出來。她以為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便批評了他,。“老師,,我不會寫‘檢’‘討’兩個字,。”這讓徐緬姬驚詫,。一番了解,,她發(fā)現(xiàn)一些家庭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較弱,對中華文化缺乏認識,。
周末餐桌故事不僅是親子關系的“潤滑劑”,,還承擔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和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功能。隨著實踐深入,,徐緬姬在故事的選取上側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時,也能讓普通話和中華文化落地生根,,激發(fā)民族認同感。
“一開始效果不理想,?!辟熕闹薪處熗蹙暌娮C了周末餐桌故事落地全過程。她說,,老師們精挑細選了故事,,期待學生和家長積極配合,。但是,有的學生交白卷,,有家長僅僅敷衍地簽字,,不分享感言,這令老師們很失落,。
“要從鼓勵孩子入手,,激發(fā)學生、家庭參與這項作業(yè)的信心,,用‘小手拉大手’,。”在徐緬姬鼓勵下,,王娟和其他老師沒有氣餒,。她從“曬出”優(yōu)秀作業(yè)開始,激勵學生家庭積極融入這項工作,。
王娟說,,家長和孩子都有“虛榮心”,看見其他孩子被表揚了,,會想著迎頭趕上,,不能落后。盡管有家長使用漢語不利索,,但是他們讓孩子轉述自己的感想,,“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p>
“曬”優(yōu)秀作業(yè),、班會課表揚優(yōu)秀作業(yè)、讓學生分享完成心得……孩子有完成作業(yè)的熱情,,也帶動家長主動提筆寫漢字表達感想,。盡管存在錯別字、語句表達不通順等瑕疵,,但王娟能感受到家長的誠意,。在粵喀兩地教師共同努力下,學生和家庭重視這項作業(yè),,參與熱情愈發(fā)濃厚,。
找到邁向廣闊天地的“金鑰匙”
伽師四中的學生每次回家,至少帶回一個故事,。一學期下來,,便把10個精挑細選的故事帶回家。漸漸地,,改變在悄然發(fā)生,。
此前,,米爾姑麗的媽媽庫爾班妮沙·艾力常年在外打工,去年返鄉(xiāng)務農,。她原以為,,母女間溝通少會產生隔閡,且女兒缺乏大人鼓勵和陪伴會變得內向膽怯,。但在周末晚餐時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讓庫爾班妮沙看到女兒不乏表達的欲望,,也對生活充滿探索的好奇心,。
近幾年,庫爾班妮沙感受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身邊更多人到疆外就業(yè)生活。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邁向廣闊天地的一把“金鑰匙”,。她希望孩子能嫻熟地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帶動全家人提高普通話的表達能力?!叭叶贾v好國語,,發(fā)現(xiàn)更多工作機會,賺更多錢,?!彼f。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熟練運用,,點亮孩子們的未來,。在新一輪廣東援疆工作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放在突出位置。廣東援疆指揮部把打造國家通用語言教育特色學校作為教育援疆的新品牌,,貫穿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
徐緬姬種下一顆種子,,渴望種子茁壯成長,。謀劃周末餐桌故事,精心挑選故事,,認真收集作業(yè)和反饋……如今這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行,,學校、學生和家庭從中獲益,。今年7月,,徐緬姬將結束援疆,她也放心把“接力棒”遞給其他老師,。
徐緬姬再過兩年便退休了,,周末餐桌故事是她職業(yè)生涯中亮眼的一筆?!爸苣┎妥拦适伦尭嗌贁?shù)民族孩子和家庭積極講好普通話,、寫好中國字,引導他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令她欣慰和自豪,。
【記者】袁瀚
【通訊員】廣東援疆
【來源】南方農村報